西双版纳新闻
2025年06月10日 周二
乡愁.河畔书声

时光如白驹过隙。光阴从指缝溜走的时间太久,那个站在父亲肩膀看货船,趴在岸边抓知了的孩子已是人到中年。如今站在清晨薄雾笼罩下的沙颍河,清凉的河水漫过脚踝,偶尔会有一两条小鱼游过来轻吻脚跟。站在河中回头望去,那扇老旧窗户的窗花透露出时光的斑驳,耳边仿佛又响起当年读书的低语声,就像从薄雾中透出的微光牵着我回到那段青涩的读书时光。

那时的月光很是明亮,夏日里的虫鸣和水声交织着涌进房间,河水漫过窗台,悄悄浸润书桌。一盏旧台灯下,我默默念着曾子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次读到这,心头如被春蚕轻啮,发出一阵紧凑感:“反省自己,这不是无用的文字游戏,当这些由文字组成的语句沉入心底,生根发芽—便是‘君子求诸己’。”于是,“内植”这两个字就像吞进了肚子里,刻进了骨子里。书桌上,陶瓷杯中浓茶的香气袅袅升起,仿佛把我咀嚼过的字句一遍一遍的过滤、提纯,最后变成了精神的养分。三十年的光阴就像沙颍河的河水一样流走了,今夜露重时,哪些被河水浸湿的书页,竟在台灯下泛起粼粼波光。那个少年灯下读书的身影似乎映在墙上,显得越发平静和坚韧。

回忆青春年少时,同学们时常会结伴来到河边读书。当雪后初晴时,结了冰的河水泛起银光,冷冽的寒风直往棉衣里钻。一群可爱活泼的孩子一边在冰上打陀螺,一边会因为谁打了谁的陀螺开始争执,丝毫没有人选择逃避退缩。当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时,口中的热气扑向迎面而来的冷气,就像黑暗中跳动的几簇小火苗。那一刻,孩子眼中闪烁出彼此照亮而又温暖的目光,心中升起一股诚意正心之理。

人在岁月流转中,有谁不曾经历一些小风浪?司法考试前夕,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汁,陶瓷杯中的浓茶冷了又冷,堆在书桌上的司考书籍沉沉地压在桌角、床角。窗外沙颍河的虫鸣依旧彻夜不停,房顶上的蜘蛛网如焦尾琴的冰弦缠绕着书房,仿佛在轻声安慰我焦灼的心:“逝者如斯夫;时光就像这流水昼夜不息,日复一日。”窗外奔流不止的沙颍河水如同先贤语句中蕴含的永恒生命力,从未真正消失过。正是在这生生不息的河水洗涤下,我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夜,在那盏灯火下重新定下心神,细细品味古语中蕴藏的无穷力量,孜孜不倦的追求着法条背后的伦理和规范。当“贫而不谄、富而不骄”的风骨修养入心后,心底的那片宁静就像河中央悬着的一轮明月,月光撒到皆是光明。

终于,司法考试的成绩公布了!从来没有想过简单的数字背后能够如此庄严却又轻巧,像空中悄然落下的雪花,瞬间洗去了满身尘垢。窗外的沙颍河依旧水流湍急,涛声似雷,冲刷着过去不愉快的光阴。河风扑面而来,吹开书桌上厚厚的法律条文,我豁然开朗,原来当年灯下读过的法律条文不仅代表“公平”“谦抑”,还有古老中华文化中的《敬畏之心》《九思》等等教诲,这些先贤留下的人文理念早已在心里结成了成熟的果实。“内植”由心而生的敬畏与良知铸成了今天能够自由愉悦地站在沙颍河中沐浴清风的自己——正直且不失善良。

三十年的光阴分别沉淀在豫东沙颍河和西双版纳流沙河底的泥沙里。人到中年,渐渐懂得恬淡虚无,心止于水才是天地间的真性情。不贪恋大千世界中的繁华热闹,也不嫌弃粗茶淡饭中的平淡清寒。就像这身边静静流过的河水,清澈地映照出一轮明月却不炫耀自己发出的光明,见证着水善利万物而生却不居功自傲的厚德。当年那个静坐窗前啃食书本的少年少了些孤勇与炽热,却在河风与岁月间多了几分淡定与从容。站在河水中,不再刻意追寻顿悟的震颤,却能感受到脚下沙砾摩挲的踏实;当夜晚的茶气袅袅飘过窗棂飘向河边,恰似心头的尘埃缓缓落定。

河水一次又一次漫过脚踝,发出微微波涛声,书声水声早已在心底化为千年不变的真言:平安是福,清白如金。回到家中,书桌上那摞厚厚的书籍久被夜露浸润,如古法宣纸经年的茶渍。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字句融入血脉化成的笃定与淡然。窗外,虫鸣不再催促,随着时光化成了悠长的背景音。书桌上那盏虽已破旧却依然能够发出温暖的小灯早已融入天上的星河,陶瓷杯中的浓茶换成了清茶,竟也倒映出那轮明月,将时光一一收拢在窗下。茶香袅娜处,恍见少年执卷的身影与今时重叠,方知这河畔书声原是天地吟诵的偈子。




撰文:张巍巍

2025年06月10日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