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新闻
2025年06月10日 周二
【党建强 边疆固】景洪市巴朵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书写美丽乡村新答卷

曾经因党组织软弱涣散而发展滞后的景洪市基诺山乡攸乐村委会巴朵村民小组,近年来,通过开展“扩先、提中、治软”专项行动,重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雨林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生态乡村旅游致富的新路子,完成从落后村到“美丽共富”示范村的跨越。

走进巴朵村,基诺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两侧,红墙黛瓦间点缀着绚丽多彩的民族图腾,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韵味。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蜿蜒向前,串联起家家户户,宛如走进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谁能想到,曾经的巴朵村,因党支部组织动员力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不力、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被贴上“软弱涣散”的标签。

巴朵村有86户376人,其中有党员17人。为扭转“软弱涣散”的局面,巴朵村党支部采取谈心谈话、征求意见、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村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梳理问题清单,并逐一进行整改。

景洪市基诺山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党校副校长春晓说:“我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内的组织生活,切实提升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质,党员也是进一步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以网格化的形式,带领着村民挨家挨户做好屋内以及村内的环境卫生整治。”

2023年以来,巴朵村党支部依托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拆除了鸡圈、猪圈、杂房,做到人畜分离,统一建筑风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植入基诺文化,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随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四位一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项目的“春风”也吹进了巴朵村。

春晓介绍,依托着自然生态优势,巴朵村成立了合作社,以村集体的名义与7家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了3条徒步旅游路线,带动全村近80%的村民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花香蝶自来,优美的村寨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游客。2023年下半年,巴朵村采用“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联动运作模式,形成村集体与企业“双绑”利益机制,旅游公司以每位游客12元的标准支付资源费给巴朵村集体。2024年至今,巴朵村共接待游客超14万人次。

“2025年4月,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200多万元。这个钱一部分用来建基础设施,一部分用来分给老百姓。几乎是每家每户都参与这个行业,有搞后勤的、有搞向导的,差不多300人。如果游客多的话,每人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七八千元左右。”景洪市基诺山乡攸乐村委会巴朵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切腰说道。村民泽白表示,大家赚了钱以后,组织活动很积极,也很配合,现在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基诺族文化也是巴朵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巴朵村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位,是基诺山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最多的村寨。基诺山乡党委充分利用基诺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村内建设村史馆,大鼓舞、打铁等非遗项目体验馆以及非遗表演舞台,让游客了解、体验基诺族的独特文化,成为了让游客“留”下来的重要吸引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诺大鼓舞代表性传承人何桂英介绍,2024年开始,她把基诺大鼓舞、基诺族的乐器奇科带进了雨林,游客在游览现场还可以体验到基诺族的包烧鱼、烤鸡等美食是怎么制作的。基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真正让群众受益。

以文促旅、以旅促销,目前,巴朵村打造了一个基诺风物集市,开设了7家民宿、3家农家乐、3家手工饰品作坊,让游客进得来、玩得好、带得走的同时,也让农村环境美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百姓生活好起来。

据春晓介绍,接下来,基诺山乡将通过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项目,进一步打造特色传统村落,串联形成文旅、茶旅、基诺美食以及特色民族节日游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盘活非遗经济,积极引进小微企业,实现村民的创业梦,用新业态催生新岗位,带动新发展。


记者:胡冰清 肖云高

部分图片来源于资料图


融媒矩阵:
2025年06月10日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