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 前言…………………………………………… 3
二、 政治责任……………………………………… 10
三、 阵地建设责任………………………………… 13
四、 服务责任……………………………………… 14
五、 人文关怀责任………………………………… 16
六、 文化责任……………………………………… 18
七、 安全责任……………………………………… 19
八、 道德责任……………………………………… 20
九、 保障权益责任………………………………… 21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办公大楼
一、前言
(一)媒体概况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加挂西双版纳报社、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牌子,保留《西双版纳报》刊号及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呼号(频率、频道)。中心承担着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立志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融媒体传播平台。中心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强化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提升新闻宣传质效,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宣传队伍,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双版纳实践新篇章贡献融媒体力量。
(二)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秉持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社会责任理念: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并多元化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傣族医药、泼水节、章哈、布朗弹唱、普洱茶制作技艺等,不断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倡导生态文明。广泛传播“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等朴素的生态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不断增强公众对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意识。三是助力边疆稳固。聚焦中缅、中老边境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讲述跨境交流合作故事,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四是服务民生。坚持走基层、察民情、听民声,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利民举措,不断织牢党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情感纽带。
(三)获奖情况
17件作品获全国奖项,37件作品获省级优秀奖。其中7件获“第40届云南新闻奖”,《西双版纳报》的“雨林时评”栏目获2023年度云南新闻奖新闻专栏二等奖。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部分获奖作品
二、政治责任
(一)政治方向
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任务,开设“牢记嘱托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党纪学习教育”“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在西双版纳”“共享新机遇 共谋新发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等专栏100余个,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更加鲜明地传播好党的声音,更加深入地反映群众心声,更加全面地展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经验,更加用心用情讲好西双版纳故事,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舆论引导
中心的编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明确舆论引导工作重点、优化报道策划,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络传播方面,中心精心组织策划,在新媒体平台首页首屏显著位置推送4800余篇(条)相关重要报道和稿件。及时发布主题报道、深入解读政策、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相关报道达7700余条次,总阅读量达450万+。2024年,中心新媒体平台推送的图文及短视频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南发布、云南网等央媒省媒采用91条次。其引导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心积极采用直播、媒体矩阵联动传播等方式,不断满足受众需求。在傣历1386年新年节(2024年泼水节)期间,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近50家媒体联动直播4场,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国内外受众展现了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独特魅力。其中,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西双版纳等你来”专场直播,总观看量2470万+;发布泼水节系列短视频159条次,总浏览量480万+。在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期间,新媒体各平台发布相关图文及短视频202条次;新华网、云南卫视、云南广电新媒体联盟等共50余家媒体参与开幕晚会直播,总观看量135万+。2024年,中心共完成或参与各类直播46场,总观看人数达300万+。
(三)舆论监督
每周一期的老牌舆论监督节目《西双版纳热线》致力于解决民众的日常生活难题,搭建了一个方便民众表达诉求并能获得妥善处理的平台,增进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与拥护,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此外,《西双版纳报》的“雨林时评”专栏,针砭时弊,传递正能量,有效发挥了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四)对外传播
向央媒、省媒供稿588条,其中云南广播电视台采用541条次,央视新闻联播及央视各档节目采用53条次。配合央视完成采访报道50多次;与云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联动,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相关活动5场直播及短片拍摄,总点击量500万+。
围绕重大主题及节庆日等内容,采用海外账号传播等方式,发布文稿180多条。制作发布“南润河之约暨中老美食品鉴节赶摆活动”3部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和海外个人账号上播发,观看量超过5000次。邀请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美国、俄罗斯等海外传播官体验泼水节,通过多国语言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81篇图文稿件和83个短视频,总阅览量800万+,视频播放量308万+。中老边民大联欢暨首届热带雨林文化旅游节期间,完成图文新闻发布4条、傣语短视频3条、哈尼语短视频3条、广播消息3条、民语广播节目2期,在民语各平台的总浏览量为2万+。协助省国传中心完成“‘云’香四海共芬芳”国际传播宣传主题约稿,完成短视频《来自老挝留学生的集体祝福!》,在澜湄国传微信视频号推出。英文稿件《推动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 巴铺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被云新闻App、云桥网等平台推送。在澜·湄文化艺术节之“剧‘透’澜湄”主题宣传中,来自缅甸、老挝、越南的海外传播官参与制作的短视频在云桥网多语种网站、澜湄国传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云南国传中心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脸书、TikTok、推特)英语、柬语、缅语、老挝语、越南语账号同步推送,向世界展示了西双版纳和澜湄流域国家的文化魅力。相关媒体产品覆盖受众500万人次。
三、阵地建设责任
西双版纳融媒体中心指挥中心
(一)融媒体矩阵
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着力在“融”字上做文章,按照报、台、网、端、微、号、屏(栏)“七位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建设目标,积极整合现有平台,精办栏目、做优平台。
打造了集新闻、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资讯于一体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西双版纳融媒”App,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资讯。App围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发展运营模式,着力建设成为西双版纳州重大信息首发平台、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服务产业发展平台,努力打造成为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州级新型主流媒体平台。
短视频平台“西双版纳发布”视频号、“西双版纳手机台”视频号,通过发布短视频和实时直播等形式,全方位、沉浸式展示西双版纳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及经济社会等发展变化和经验成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中心打造的“有料有趣、好吃好玩”的综合信息平台“我爱西双版纳”(抖音号、今日头条号、快手号、小红书号),以图文+短视频的形式,记录西双版纳美好生活、讲好西双版纳故事、展示西双版纳美丽形象。
(二)融媒体报道
中心全平台推出《2024年,我们怎么干,一把手谈思路》系列访谈节目32期。精心制作《印象泼水节》《泼水节里的非遗》《玩转西双版纳》等系列高质量视频,以及西双版纳特色文化纪录片《守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纪录片《隐秘的植物》《丛林秘密》《寻找印度野牛》等。制作汉、傣、哈尼三语MV《今天是你的生日》《千里边疆同升一面旗》《75秒看西双版纳》等视频,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增设“西双版纳民语”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日均点击量在3000以上,单期最高点击量10万+。以民族语短视频、公益广告、微音频等节目形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双版纳融媒体中心宣传矩阵
西双版纳州新媒体推出的部分栏目
(三)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媒体融合生态系统项目,旨在创新主流媒体集群构建愿景,全力整合现有媒介资源,精心策划节目内容,优化升级平台架构。重塑采编发布流程,构建以编委会为核心的新闻宣传决策引擎,辅以编前会议作为决策实施环节,并由总编室担当全局协调角色,形成了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网络。
四、服务责任
(一)信息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全平台及时刊发各类政务信息、惠民政策,累计刊发各类文件、公告40个整版;通过“西双版纳融媒”App提供医疗服务、生活缴费等本地化便民服务。
“西双版纳融媒”App信息服务
(二)社会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理念,推出大批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和媒体产品。认真接待和处理群众来访、来信、来电,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协调内容、技术、人才、资源和品牌等综合优势,打造“智能平台、智慧内容、智库服务”,争当党政决策参谋,积极提供公共智库服务。
(三)公益活动
《西双版纳报》刊发公益广告230余条;在“西双版纳发布”微信公众号、西双版纳新闻网、“西双版纳手机台”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公益广告173条次。积极助力乡村振兴,选派2名同志深入勐海布朗山乡结良村委会和勐腊易武镇扶贫点驻村帮扶。向挂钩户赠送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为结良村委会购置20个垃圾桶;开展消费帮扶,积极购买茶叶等农副产品138公斤。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五、人文关怀责任
(一)民生报道
围绕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深入报道。《西双版纳报》开办“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等民生专栏,刊发相关稿件670余条。广播电视开设【民生直通车】等栏目,播发相关新闻120余条次,营造了关心关注民生的良好氛围。
(二)灾难和事故报道
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对云南一茶厂发生土方坍塌事故、台风“摩羯”的影响、思小高速交通事故等,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全面、多角度报道各级党委、政府救灾举措和行动,讲述救灾过程中的生动故事,传播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部分灾难和事故报道
(三)以人为本
坚持正确立场、观点、态度,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分清善恶、美丑、对错、好坏,激发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推出《傣乡暖心事》《雨林守护者》《抗疫中的平凡英雄》等一批有高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同时,高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开设了“心灵驿站”“ 情感与健康”等关注人的精神、情感、健康等专题版面。
六、文化责任
(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将其融入宣传工作各环节。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宣传中国梦、传播正能量。积极宣传先进模范、正面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精心策划栏目与版块,紧扣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独具特色的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嘎汤帕节、瑶族盘王节、基诺族特懋克节等节庆,深入报道节庆活动的创新演绎,展现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宣传报道西双版纳州节庆活动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在一线采访
(三)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紧密围绕西双版纳州科技发展蓝图与年度科技创新核心任务,深化与州科学技术协会协作,展现本地科技精英风采,报道创新政策亮点及科技成就。聚焦西双版纳州科技创新表彰大会、科技活动周以及科学论坛等系列盛事,全力奏响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强音。
七、安全责任
按照《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紧急应对预案》及《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实战演练规划》,严格规范报纸、广播、电视及各新媒体平台内容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风险防控;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未出现重大安全疏漏事故。同时,积极部署先进的安全设备,迅速响应并修补各类安全漏洞,着力清除潜在的安全威胁,确保运维环境安全。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播出机房
八、道德责任
(一)遵守职业规范
以干部职工大会、业务培训和日常提醒等多种方式,规范编辑、记者采编行为,增强自律意识。引导中心全体人员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有偿新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信息,未发生因报道失实、内容低俗、虚假违法、侵权盗版等问题。
(二)维护社会公德
中心开展了大量维护社会公德、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的宣传报道,积极刊播公益广告,遵守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三)接受社会监督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规范采访活动。新闻采编人员采访过程中主动出示记者证,并在“西双版纳网”设立了监督电话,受理群众投诉,回应群众关切。
九、保障权益责任
(一)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中心着力保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支持和保护正常采编行为,未发生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二)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中心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有关规定招聘和管理员工队伍,积极保障新闻从业者合法权益。坚决执行国家及云南省关于法定假日、带薪年休假等系列政策规定,致力于为员工营造健康安全的工作氛围。
(三)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中心遵循《新闻记者证管理条例》规定,精心组织记者证申请、颁发及年度审核等工作,已为136名符合条件的新闻采编人员颁发了记者证。整个过程未发生违规申领或发放的情况。
(四)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全年多次组织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和交流探讨,参训人数达200余人次。扎实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组织经验丰富的同志与新入职编辑记者签订“导师带徒”协议,传授新闻写作、报纸编排、新媒体发布规范和流程等知识,使新入职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操守都得到大幅提升。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中心严守中央有关政策及新闻出版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新闻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制度,建立了《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绩效薪酬实施方案(试行)》,采取对经营部门和新闻采编部门分开考核的方式,有效杜绝了新闻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进行有偿撤稿、广告合作等违法违规行为。
十一、后记
(一)回应
针对上一年度工作中的不足,中心积极探索,坚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按照“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差异表达,全媒传播”理念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推出“傣语读报”“章哈赞傣乡”“朝花夕拾”等一批在云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的原创融媒体产品,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二)不足
2024年,中心的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舆论引导能力亟须加强、媒体融合发展滞后、新闻作品可读性需进一步提高。
(三)改进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深度融合。二是深入践行“四力”,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全面提高采编工作质效。三是突出移动优先,不断增强技术运用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媒体融合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新技术优化提升采编流程,实现融媒体业务流程再造。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