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于当天推出“北纬21°种子时光机——留存雨林记忆启航未来生态”主题展。通过展示约200种植物种子,带领观众探索雨林生态的奥秘。
本次展览汇聚了龙脑香科、豆科、棕榈科、大戟科、杜英科、紫葳科等多个科属的种子。以实物陈列、图文展板等形式,生动展现种子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其在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唤起公众守护珍稀植物的使命感。
插画师罗正庆说:“我是特别喜欢植物的,所以我画了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从它发芽到开花结果,最后枯萎。特别是种子的发芽,它是最珍贵的。也是因为这些植物珍贵,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种子和植物。”
展览现场,工作人员围绕“生命源代码”“雨林生态图解”“未来基因库”等四大篇章,为观众进行专业讲解,层层揭开雨林生态系统的神秘面纱。其中,龙脑香科望天树的种子在展览中格外引人注目,其高大的身躯和独特的板根结构,对于维护雨林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展出,让更多人得以近距离领略这一“雨林巨人”种子的独特魅力。
允景洪小学二年级学生徐若尘说:“今天我来参观了博物馆的种子展览,就像打开了一本关于种子的百科全书。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种子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的生态平衡。”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此外,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自5月起,还将在抖音号和视频号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故事大家讲之雨林回响”系列视频,通过讲述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带观众领略西双版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熊云飞说:“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我们结合‘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故事大家讲’活动,精心策划系列文化宣传活动,深化社会对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认知与赞同,融合文物保护宣传、非遗体验、旅游推广及社区活动,为广大群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记 者:胡冰清、肖云高